頭髮

讓沒救的頭髮敗部復活!我是怎麼用天然方式做到的

2018年夏天的時候,我嘗試了人生第一次挑漂+染,頭髮變得像外國人一樣,有很漂亮的漸層,我真的超愛!甚至心裡還默默地想說等顏色褪了之後,還要再染一次。不過這念頭在不久之後就被現實給打消了。因為漂的關係,所以頭髮嚴重受損,乾到真的就像是我家花園裡被拔掉且乾掉的雜草一樣(特別是髮尾)!而且頭髮很容易打結、分岔超級多,近看時簡直慘不忍睹。頭髮很容易斷,所以髮尾的髮量少的可憐(現在回頭看當時的照片,都覺得頭髮怎麼這麼少!),就連設計師都說要好看只能把髮尾通通都剪掉…。

2020年時我開始每次洗頭前都勤勞的用油來保養頭髮,後來發現只保養頭髮對整體頭髮的健康幫助有限,唯有健康的頭皮才會長出健康的頭髮,所以便開始把重點放在保養頭皮上。而頭髮可以變成像現在這樣摸起來很柔、梳起來很順、看起來有光澤,也沒有分岔,得歸功於下面這幾樣東西!

1.蓖麻油

蓖麻油對頭髮的好不需要再多說,這幾年來它都是我手邊一定要有的植物油!

把蓖麻油用在頭皮保養上,可以強化髮根、改善掉髮,也能幫助頭髮生長、避免頭皮乾燥。但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效果的,所以在最初的幾個月會覺得用了好像沒什麼感覺,很容易灰心就放棄了。但我在持續了超過3個月之後,發現掉髮的確變得比較少。

雖然我主要是把油擦在頭皮上,但最後還是會擦一點在頭髮上。重複用幾次之後就會發現頭髮有變得比較順,也比較亮!

我的用法:把蓖麻油和質地清爽的植物油調和(我會依照頭皮狀況和季節,調20~50%不等的比例。但頭皮油或是第一次用的人,蓖麻油的比例可以再低)。每次洗頭前擦在頭皮上按摩,再擦一點在頭髮上。停留大約1~2小時(最少要15分鐘)再洗掉。

2.芝麻油

芝麻油有排毒、淨化的效果,阿育吠陀療法中也會用溫熱的芝麻油來做頭浴。另一方面,芝麻油的質地很清爽,很適合跟黏稠的蓖麻油調和在一起,方便在頭皮、頭髮上推勻、按摩開來。

3.精油

我會依照頭皮狀況來選擇精油,讓頭皮可以維持在比較健康、平衡的狀態。像是夏天容易因為出油而搔癢,就會用歐薄荷、檸檬 ; 頭皮敏感時就會用真正薰衣草。

除了針對當時頭皮問題的精油之外,我也會固定加入大西洋雪松、穗甘松、迷迭香、玫瑰天竺葵這類能促進循環、刺激頭髮生長的精油。

我自己認為用精油來按摩頭皮的效果真的很好,有些時候在洗的時候就能感受得到!

我的用法:把精油跟植物油調和至1%的比例,每次洗髮前按摩。我習慣一次調30ml,這樣不僅好計算濃度,也能比較長時間的改善頭皮問題,更能看出效果。


除了擦油之外,我覺得日常生活中一些頭髮保養的習慣也很重要。這些小動作看起來沒什麼,但每天一點點累積到最後,就會發現有養成這些習慣真的有差!

4.洗髮
  • 洗髮精

我會避免用含有界面活性劑SLSSLESALS的洗髮精。這些界面活性劑清潔力很強,對於敏感頭皮或是有受傷的頭皮來說刺激性很大 ; 而且就算是健康的頭皮長期用下來,也會變得敏感。一些標榜天然、有機的洗髮精裡也會加這三種界面活性劑,所以在買洗髮精之前一定要看瓶身上的標示。

我手邊通常會準備兩瓶洗髮精,一瓶洗頭髮,另一瓶洗頭皮的會針對特定的狀況。洗第一次時我是用法國有機Pulpe de vie溫和洗髮精,成分99%是天然的,主要是把頭髮上的污垢和頭皮上的油給洗掉,不會停留太久。洗第二次是用AVEDA蘊活光萃洗髮精,這時就會花時間好好的按摩頭皮,也把頭皮上的油給徹底洗掉。這瓶洗完頭髮會很保濕,也會增加光澤感!

洗髮精在起泡前刺激性都會比較大,所以我會從髮尾開始,等充分起泡之後再往上帶到頭皮。

  • 吹乾

頭髮在濕的時候很脆弱,所以沖乾淨之後我會用毛巾輕壓頭髮好吸走水分,而不是來回摩擦或用力地擰。

在用吹風機之前,我會用間隙大的排梳把頭髮梳開。吹頭髮的時候用稍微熱一點的溫熱風,由上而下順著毛麟片的方向吹。頭皮也徹底吹乾,避免潮濕悶到而敏感、搔癢(甚至還會掉髮)。

  • 頭皮去角質

在擦油之前我會用AVEDA去角質梳,讓頭皮上的老廢角質脫落之外,也促進頭皮循環,這樣可以提高之後擦上的油的吸收效果。因為梳子梳起來很舒服,也是用物理性的去角質方式,所以每天晚上我也都會用它來梳頭皮。

  • 梳頭

每次梳頭時,我會一手抓著頭髮,另一手從髮尾開始輕輕的把頭髮梳開。等髮尾都梳開之後,再從上往下梳。

梳頭的時候我也會順便梳頭皮,這對促進頭皮循環和釋放頭皮壓力很有效!

  • 綁頭髮睡覺

這主要是減少睡覺時對頭髮的摩擦,所以我通常會把頭髮盤高、綁成一個包子頭睡覺。把頭髮綁起來時稍微拉一下髮根,讓頭髮鬆開,而不是完全貼著頭皮,絕對不能讓頭皮感覺到緊繃、不舒服。

之前因為疫情的關係,每餐都自己在家煮,間接也非常注意自己吃進去的東西,每餐幾乎都是以原食物為主。飲食對頭髮的健康當然會有影響,只是感受不如擦在頭髮上的東西那麼明顯,但絕對是頭髮健康的根本!如果把頭髮看成植物,那麼頭皮就是土壤,而飲食則是支持整個頭皮(土壤)生態的養分。

5.飲食
  • 優質蛋白質:

頭髮主要是由角蛋白組成,而足夠的優質蛋白質不只有助於頭髮的形成,對頭髮的外觀、生長速度、髮量等也都有影響。

因為我不喜歡吃肉,所以主要的蛋白質來源是豆腐、豆漿、雞蛋、優格、鷹嘴豆、毛豆和海鮮,偶爾會吃雞胸肉。

  • 鋅:

有助於蛋白質的合成,跟掉髮、頭髮斷裂有很大的關係。除了甲殼類海鮮之外,我每天早上也習慣吃一把堅果來攝取鋅。而堅果之中,又以南瓜籽的鋅含量最高。

  • 維生素C

皮膚缺乏膠原蛋白會變得更薄、更鬆垮,頭皮也是一樣。若身體缺乏膠原蛋白不只會容易掉髮,頭髮也會變得乾燥、分岔、易斷。

我喜歡吃新鮮的水果來攝取維他命C,像是芭樂(尤其是紅心芭樂)、奇異果、葡萄柚、橘子、綠花椰菜。

💬 看完文章心裡有疑問也沒關係,你可以點這裡跟我聯絡

以上是參考芳療書籍和個人使用及學習經驗,切勿取代正統醫療

發表迴響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