芳療圖書館

精油筆記|解析常見的3種薄荷

一到夏天,薄荷精油的用量就變很大,也讓薄荷成為我最常補貨的精油之一。或許是因為我是冬天出生的小孩,所以夏天偶爾會發生像中暑那樣渾身沒力、頭昏、有點癱軟的狀況。也正是因為這樣,薄荷精油也是我夏天出門必帶的精油!

市面上常見的薄荷精油有三種:歐薄荷、野薄荷、綠薄荷。以下會分別介紹每一種精油的特色,同時也會比較它們之間的不同。

歐薄荷 Mentha x piperita

也叫做胡椒薄荷,是市面上最常見到的薄荷品種精油。

它的香氣帶有強勁、衝鼻的涼感。有一次我跟朋友形容嗅吸之後的感想是『很涼,呼吸變得很深,而且呼吸道也變得很綠,好像裡面長滿的薄荷一樣!』朋友還笑我誇張。不久之後她親身嗅吸過之後,改口同意我的說法。

歐薄荷含有高比例的薄荷醇和薄荷酮,會刺激皮膚的冷感受器,帶來又冰又嗆的感覺。這種感覺同時也會讓血管收縮,達到止痛、止癢、抗黏膜充血的效果。知名的藥膏曼秀雷敦就是看中薄荷醇的止痛效果,才用它來作為主要成份之一。

歐薄荷的止痛效果會比較針對沒有外傷的狀況,比如說頭痛、偏頭痛、腸絞痛這一類的。夏天時容易被蚊子叮或是因爲流汗而皮膚癢,這時也能視情況塗抹純油或是稀釋後的精油,止癢的效果很迅速!以被蚊子叮的情況來說的話,塗1~2次就完全消腫了。

然而,歐薄荷的作用力就如同它的味道一樣,快又直接,能迅速轉急痛感或癢感,但是效果並不持久,必須重複多次使用。若是遇到比較棘手、會持續個幾天的搔癢時(如皮膚炎),建議跟植物油稀釋後再塗抹,這樣一來可以延長精油的作用時間。

我有一個朋友有過敏性鼻炎,每次一到換季的時候就會嚴重鼻塞。有一次她用了市售的保養呼吸道油,但鼻塞狀況仍然沒改善。於是我在面紙上滴了一滴歐薄荷精油,讓她直接嗅吸,她的鼻子馬上就通了!

薄荷葉常會出現在甜點上,這也並非是單純的裝飾。歐薄荷可以提振肝臟、腸道的排毒效果,促進消化,對於脹氣、消化不良、便秘、腹瀉、噁心、嘔吐都有幫助,同時也可以開胃、促進食慾。

歐薄荷的香氣極具有穿透性,有提神醒腦的效果,適合用在身心低落、困頓、提不起幹勁、懶洋洋的時候來用。

當腦袋鬼打牆,總是沒辦法釐清思緒時,歐薄荷精油也會發揮轟炸機效果,快刀斬亂麻、重新調整狀態。在植物學上,歐薄荷是綠薄荷跟水薄荷的混種,所以適應力強。

適用於…

  • 蚊蟲叮咬、輕微燒燙傷
  • 頭皮出油、頭皮毛孔阻塞
  • 頭痛、偏頭痛
  • 感冒、流感、支氣管炎、鼻竇炎、喉嚨發炎、鼻塞、流鼻水
  • 口臭
  • 低血壓
  • 消化不良、脹氣、便秘、腹瀉、噁心、嘔吐、腸胃絞痛
  • 雙腿疲勞
  • 經痛
  • 暈車
  • 提神醒腦、提升專注力

適用族群:

注意事項:

  • 高血壓、癲癇、蠶豆症患者應避免使用
  • 不建議大面積皮膚塗抹

適用方式:


野薄荷 Mentha arvensis

也叫做玉米薄荷。野薄荷精油比較少見的原因,可能是因為它跟歐薄荷太像了。兩者味道非常像,但我覺得野薄荷稍微輕、飄一點。雖然兩者的香氣都是屬於前調,不過相較之下,歐薄荷似乎比較沉穩一些。

歐薄荷和野薄荷的主要化學分子都是薄荷醇和薄荷酮,唯獨比例上的不一樣:

  • 歐薄荷:薄荷醇30~55%、薄荷酮10~35%
  • 野薄荷:薄荷醇50~75%、薄荷酮5~20%

由於野薄荷的薄荷酮含量較低,因此相較之下也稍微安全些,但在使用時還是得注意,畢竟還是含有單萜酮類的特性。

考古學家曾經發現公元前的莎草紙上有記錄到『薄荷可以舒緩胃部』,推測指的應該就是野薄荷。

藥理作用:

止痛++++、止癢++++、止暈、抗充血、抗病毒、抗細菌、促進消化

歐薄荷 & 野薄荷注意事項:

  • 孕婦、哺乳婦女、6歲以下幼兒、高血壓、癲癇患者不建議使用
  • 年長者使用時需特別注意濃度
  • 不建議高濃度且長時間,或是大面積使用
  • 避免接觸眼睛
  • 留意神經毒性及流產作用(歐薄荷)

綠薄荷 Mentha spicata

香氣是三種薄荷當中最甜、最不涼的。這是由於它的薄荷醇和薄荷酮濃度都非常的少。不過它的酮類也是三者之中最多的,香芹酮高達50~75%。這也表示它具有神經毒性和流產作用,使用時必須格外注意,也嚴禁口服。除了香芹酮之外,它還有約20%的檸檬烯。

由於高比例的酮類,讓綠薄荷擁有很好的黏液溶解、祛痰和幫助傷口癒合效果,可以用在流鼻水、多痰、手術後傷口照護時。當然,它在消化系統方面的效果也跟歐薄荷、野薄荷一樣好!

近幾年也有研究發現,綠薄荷可以改善女性因為雄激素過多而產生的多毛、皮膚粗糙、油脂分泌過旺等問題。

藥理作用:

溶解黏液、祛痰、促進消化、抗病毒、抗發炎、促進傷口癒合

注意事項:

  • 孕婦、哺乳婦女、6歲以下幼兒、高血壓、癲癇患者不建議使用
  • 留意神經毒性及流產作用
  • 年長者使用時需特別注意濃度
  • 不建議高濃度且長時間,或是大面積使用
  • 避免接觸眼睛
  • 嚴禁口服

*以上筆記是參考芳療書籍和個人使用及學習經驗,切勿取代正統醫療

發表迴響

探索更多來自 慢芳療 Slow Aroma Style 的內容

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,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。

Continue reading